发布时间:2020-03-08 10:12:00
软包装产品是从设计方案出发推出的,品牌拥有者和设计师希望能快速预测彩印还原度;设计方案的主题和细节是否能尊重制版工艺、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的要求;品牌厂商是否能保持各级包装材料的色彩管理需求,甚至提前模拟包装效果。目前,这项专业工作主要由专业分色公司和制版厂完成。作者将结合自己在色彩管理方面的日常工作经验。
软包装产品是从设计方案出发推出的,品牌拥有者和设计师希望能快速预测彩印还原度;设计方案的主题和细节是否能尊重制版工艺、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的要求;品牌厂商是否能保持各级包装材料的色彩管理需求,甚至提前模拟包装效果。目前,这项专业工作主要由专业分色公司和制版厂完成。作者将结合自己在色彩管理方面的日常工作经验。
一般来说,从色彩管理的角度看,上述需求和困惑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相互关联,共同完成色彩管理项目的开发。详见图1
另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色彩管理的具体概念,这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
(1) 色彩管理工作原理:利用分光光度计和专业软件生成各种设备及相应材料的icc文件。文件以数字方式记录各种设备和材料的颜色值,然后利用颜色管理转换模块实现从a设备到b设备颜色空间的匹配转换,从而实现颜色再现的一致性。
(2) 获取icc打印特征文件的色彩管理注意事项:根据我们在这个打印采样阶段的经验,这一步骤非常关键,这也取决于后续色彩恢复的真实性。从特色文件的制作,制版的输出,到印刷车间的印刷,这三个过程都应该有非常规范的程序和控制。如制版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板料、曝光量、网点缩小量、网点形状、筛分角度、线号)应按规范逐一确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应在印刷设备开工前逐一确认,并填写表格,以保证印刷条件作为标准工艺。取打印样后,确认各点的密度和转印效果符合要求,同时确认速度为标准速度。只有当所有的内容都符合标准时,打印出来的样品才能被视为合格产品(如图2所示)。记录并归档与该打印产品对应的这组工艺参数数据。
(3) 采集打印数据:采集前需确认检测设备的检测条件,多次校准,取值前需对标准色卡进行复测,消除设备异常;采集采样时保留的打印样品3-5份,并在采集后保留一份作业现场,其余部分保持密闭,每三个月校验一次,确保源数据链路得到控制。
颜色管理的核心是标准化上面图1中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分色公司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这与“翻译”类似。它不仅需要解释顾客的需求,而且要保证需求的实现。这有利于分色公司绑定品牌(终用户)以确保长期合作,因此分色公司需要能够在标准化服务中突出个性化和定制。下面介绍如何将颜色管理集成到自动化流程中,同时突出个性化服务。
首先,让我们谈谈色彩和自动化过程的结合。色彩管理完成后,将其转换成相应材质的曲线,并根据标准名称(材质 工艺 日期)将每条曲线命名为自动工艺。根据工单内容,自动确定调用哪条曲线(如图3所示),以消除人为操作失误,保证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准确复制早期色彩管理。
其次,探讨了如何实现个性化服务。在这项服务中,有两种类型的个性化服务是现阶段描述和寻求多的。
(1) 展示三维包装效果图:在上述准备充分后,在产品完工前,还提供基于真实材料物理特性和真实产品的三维图,使客户在包装后能感受到成品的效果(提供的pdf格式可以360度旋转)。这时,如果认为成品包装后哪个部位不理想,可以快速修改。在时间和效率方面,目前也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截取的四个包装面见第4组)。
图组4-3d包装效果图(模拟pe彩膜实际收缩)
(2) 实点数码样的模拟:由于高、低网线和网点扩展的问题,柔性版印刷需要用实点来模拟数码样。如果要模拟接近印刷的数字样品效果和印刷过程的匹配,仅仅制定特征文件的匹配和专色套印阶梯比例尺的模拟计算是不够的。经过大量的测试、计算、校准和印刷复验,基本实现了印刷过程模拟和印刷效果模拟。
这些应用和服务将通过两个案例详细介绍。
案例一:聚乙烯热收缩彩膜凹凸变软
仿真碰撞网络:通过早期的分色和色彩管理,注重数字仿真。这部分工作的目的是让顾客达到所见即所得的目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点数字样本可以模拟真实打印过程中的屏幕碰撞情况。zien公司拥有多色印刷加网方法(多专色参与cmyk分色)的发明专利,防止了屏幕的颠簸,能充分体现在数码样片上,使数码样片与实物印刷样片的视觉检查基本一致,实现印刷前的预判和模拟。
华润品牌产品雪花啤酒pe热收缩彩膜,目标凹版印刷样品转移至软包装柔版印刷,样品油墨颜色饱满丰富,不同印刷方法难以相互转换。通过对目标样本的分析,提取专色和关键套印区域的色密度、色相、套印率、小网点扩展值等信息,并结合柔印工艺特点进行变换。终的还原效果和印刷控制相当好。
这一彩色胶卷盒充分覆盖了柔性版印刷的印刷难点。比较见图4和图5。众所周知,柔性版印刷是一个短板,在实地既有立体效果又有高光泽度效果,而相应的步骤也不如凹版画的开模。本产品的主图形与大面积的场线和网线共存;虚拟梯度分布在整个设计中。至于效果,客户要求按照凹版样,深绿色和虚拟渐变断裂是柔版印刷的技术难点之一;整体布局的大绿色风格,大面积绿野和浅绿色丝网共存,会造成现场印刷虚假,而丝网印刷要积墨,这是第二个难点;大面积的绿色背景要避开印刷条是第三个难点。
从分色来看,底色是y 底绿。底绿是骨架,y是补充色,弥补了柔印中特殊绿色背景色场密度的缺陷,同时可以避免背景色中出现大面积的条形。y与底绿和深绿网采用相互插入、渐变的方式,使深绿过渡层的对比度更强,避免了深绿直压后墨水量不足而褪色、不显色。深绿色小网点覆盖整个布局,有效避免了深绿色网点的断裂。
案例二:聚乙烯乳白色薄膜卫生袋案例
专色套印及转印效果模拟:众所周知,数字样本在模拟专色及专色套印及转印效果时精度不高。针对专色套印和大面积过渡效果的技术问题,我们采用了公司多项发明专利解决,专色模拟方案和数码打样过渡处理技术。用较少的成本和时间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参数。
本案例主要是为了展示合理的分色和制版新技术,合理避免柔版印刷中亮度低、色调暗的问题。
这是宝洁卫生袋产品,如图6和图7所示。整个设计是一种大面积虚拟亮点和场域融合的设计风格,是软打印效果降低和打印控制的难点。分色采用底色红色作为骨架,另外两个浅色红色作为高光渐变达到零。采用柯达***的平顶圆点技术,***限度地弱化了高光裂缝,而减薄裂缝非常隐蔽且难以检测,接近凹版印刷的效果,忠实地还原了整个设计的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