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30 09:52:00
木版印刷是历史上早的印刷技术,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木版印刷是历史上早的印刷技术,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木版印刷是人类历史上早的印刷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木版印刷又称为版画。所用的盘子通常是梨木或枣木。板厚适中,表面光滑,尺寸合适。如果你雕刻一本书,首先将手稿转录成一张薄而透明的纸。校对完后,把手稿贴在黑板上,用刀把字刻出来。然后它就变成了印刷版。本版经校正修补后,在凸起的文字表面刷墨,铺纸,用刷子轻轻刷,稍干后剥落,文字便转移到纸上。版画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木版印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现在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隋末唐初更可信。
据说,唐代冯至写的《郧县三鹿记》中,宣臧用回到前门的四张纸印出了菩萨和的形象。玄奘于645年访问印度,664年去世。这说明唐代贞观时期佛教徒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术。能说明唐代印刷水平的是在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咸通九年(公元868年)4月15日印的金刚经。这是**上现存的早的印刷物件。到了宋代,木版印刷已经相当发达,推广范围也日益扩大。
从官方到民间,从京都到边远城镇,都有书雕业,而木版印刷业更是繁荣。根据投资者与出版者的不同,宋代版画行业可分为官版版画、家族版画和方版画。官方版画是指和地方各级的版画。其中,国子监的著作,尤其是儒家经典著作。《五经·义》、《公羊传》、《古良传》、《周栗》、《伊利传》等九部经典。真宗太学有十几万部经典著作。除了经文外,从太宗春化到英宗治平,帝国理工学院还出版了十六部历史(名为《建本》,实际上是刻在杭州的)等书籍。在井康的混乱中,帝国理工学院的藏书被洗劫一空。
南宋建立后,不惜一切代价,广泛查找,所缺书籍可第二版,典籍齐全。根据《元宵书院改版书目》,南宋剑本版本中有110种称谓,与北宋剑本的数量大致相同。除国子监外,其他***机构也有雕刻师。崇文书院(元丰五年改为省委书记)刻有《五指》、《隋书》、《广运》、《齐民要术》、《群景印边》等书籍。其中,赵燕若等人出版的《算经十书》在中国数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如内廷出版的《鲁玄公文集》、**历史法院出版的《京佑前乡新书》、刑部出版的法律著作、大理寺出版的历法等,太史局出版的历法等都是***的。
北宋刻本多为***政府刻本,南宋刻本多为地方政府刻本,名称多样。所有刻有地方政府钱款的书籍统称为“公使金库”,按不同的官方部门分为茶盐场、交通场、绥靖场、刑场等。当地商州、地州、军县、县、院也有刻本。由于是民办***版画,家庭版画往往有好的版本、校勘和考查,在版画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廖英的《中世才堂》刻有《春秋》、《论语》、《孟子》和《汉刘集》、黄尚甫的《史记》和《汉前汉后书》、费氏学堂的大字《资治通鉴》等。
宋代有相当大的发展,**各地都有作坊,尤其是浙江、四川、江西和安徽。***的商铺有临安的荣六郎刻字店、建安的陈道仁书屋、尹氏书屋、建安的余氏琴友堂(又称万娟堂)。官方版画以正史为主,方版画有四本书,有大量的民间日报、文艺书、科举书等。一般来说,宋代木版印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在楷书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适合手工雕刻的手写体,为后来的印刷字体宋体创造了条件。
其次,以印刷装订的形式,从卷轴到相册。相册装订的出现,使每一页的格式统一、准确。10世纪以后,这种唱片装订形式被固定下来。第三,彩色套印发明。彩色套印的主要形式是套印。套印是把同一页纸分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印版,每个印版颜色相同,一张一张地套印在同一张纸上。北宋初年,四川流行的双色纸币(中国古代的一种纸币)和后来的蓝、蓝、红三色纸币是套印技术的开端。现存早的木刻集是1340年在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紫佛寺印制的金刚般若和帕拉米塔的注解。
四是版画印刷。首先,版画的发展是宗教绘画,如《金刚经》的题画;其次,实用绘画,如南宋杨佳编撰的《六经》中建筑方法的工程图和十五种民族风格的地理图;第三,艺术绘画,如南宋烈士传说。第五,模版印刷的发明。模版印刷也是一种分版印刷,但承印物不同。一般情况下,雕刻是直接在枣木或梨木上雕刻,而蜡雕则是将蜡涂在木板上,快速在蜡上雕刻文字。网版印刷的特点是雕刻速度快,所以网版印刷主要用于在法庭发布重要信息和命令时,需要连夜快速印刷的印刷材料。
例如,宋绍盛元年,京城开封急于上报新科学的***学者名单,迫不及待地要雕刻木版,于是他改用蜡。宋人何媛在《春竹志》中写道:“宋初,人们热衷于传布报章,用蜡刻报”,由于宋朝在字体、相册装订和套印等技术上的改进,使得版画在宋代以后广受欢迎。十七世纪初,浙江省冠兴闵旗班、凌蒙楚、灵鹰楚等100余年的套印书超过30年。由此可见,套印在16、17世纪的中国已经相当流行和成熟。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你可以主动留言和评论。如果你对内容感兴趣,你可以关注其他文章。